部立台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蔡金宏指出,常見減重手術各有優點與風險,術前應跟醫師討論。(記者蔡淑媛攝)
〔記者蔡淑媛/台中報導〕47歲張小姐7年前體重78公斤,BMI為30.5合併三高問題,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,成功減重23公斤,卻出現胃潰瘍、胃出血等減重手術後併發症,經常嚴重貧血到醫院緊急輸血,今(2025)年7月轉到台中醫院進行胃繞道修正術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,解決術後營養吸收不良,與胃酸過多導致的胃出血、貧血問題。
部立台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蔡金宏表示,腹腔鏡減重手術在國內是成熟的技術,但仍有未知的風險,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,包括縮胃手術後出現胃食道逆流、胃繞道手術後出現胃腸吻合處潰瘍合併出血,以及所有減重手術後面臨的腸道吸收不良與體力不足等併發症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159公分的張小姐接受胃遶道減重手術,體重78公斤成功瘦身至55公斤,但兩年前出現減重手術後的嚴重併發症,反覆胃潰瘍、胃出血,導致嚴重貧血,血色素最低掉到6.7,常到醫院緊急輸血,今年7月就醫台中醫院時血色素8.7 (正常值12),血小板僅8萬7000(正常值12萬以上),貧血嚴重。
蔡金宏為張小姐進行胃繞道修正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,胃部重新吻合,使部分食物可經由十二指腸吸收,改善體力不足,但保留胃繞道減少小腸吸收達到減重的效果,針對胃潰瘍出血,切斷胃近端支配胃體、胃底的壁細胞的迷走神經,減少胃酸分泌,改善胃酸過多,造成的反覆胃潰瘍與胃出血,術後5天出院。
蔡金宏說,減重手術後併發症大多可由藥物和營養提供改善,少部分嚴重併發症,須由修正手術才能夠完全解決,台中醫院醫療團隊近兩年已協助5位病人解決減重手術併發症,包括兩名胃食道逆流、3個胃腸吻合不適應,都恢復正常生活,術後病人健康、未復胖。
蔡金宏提醒,肥胖者發生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以及血脂異常的風險,比一般人高出3倍,出現高血壓、膝關節炎及痛風的風險也增加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為正常人5倍以上,如果過度病態性肥胖,可以評估接受減重手術,但術前應與注治醫師討論,避免術後併發症的困擾。
蔡金宏建議,減重手術後應採漸進式飲食,初期以清流質、流質、軟質到固體飲食,並細嚼慢嚥,每餐少量多餐,同時要攝取足夠的水分,避免脫水,避免高糖、高脂、刺激性食物,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,及追蹤回診,術後如果出現反覆貧血、營養吸收不良等嚴重併發症,應立即回診治療。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。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。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