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網》得癌症就該吃素? 學者:蛋白質才是抗癌關鍵! – 自由健康網


許多患者覺得癌後應吃素,盡量不要吃肉,學者指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;圖為情境照。(圖取自freepik)

羅碧/核稿編輯
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許多癌症患者一得知病情,第一反應常是:「一定是以前吃太多肉了!現在我都吃素,不敢再碰肉了」。營養學者洪泰雄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,這樣觀念存在誤區,身體有酸鹼平衡系統,並不會因為吃肉就讓體質變酸、甚至致癌;且癌友化療營養、體力都極需補充,若此時選擇全素飲食或是蛋白質吃不夠,都會讓會讓身體變得更加虛弱。

洪泰雄強調,癌症的形成與多重因素有關,包括基因變異、慢性發炎、環境毒素、生活壓力、熬夜、抽菸及加工食品的過量攝取等,並非單純由「吃肉」造成。至於坊間流傳的「酸性體質容易致癌」一說,也早已被科學推翻。他表示,人體本身就具備3大酸鹼平衡系統——緩衝系統、呼吸系統與腎臟系統,能有效調節酸鹼狀態。
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
其中,緩衝系統能即時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或鹼;呼吸系統可透過調整呼吸速率排出二氧化碳,減少酸性物質;腎臟系統則負責長期調節,排出酸性代謝產物並保留鹼性礦物質。洪泰雄補充指出,神經系統則扮演總指揮的角色,協調這3大系統運作,維持體內穩定。

洪泰雄提醒,癌友化療往往面臨肌肉流失、體力下降、免疫力低下、傷口難癒合等問題,此時蛋白質攝取尤為重要;圖為示意圖。(圖取自freepik)

洪泰雄提醒,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、放療或手術等治療過程中,往往面臨肌肉流失、體力下降、免疫力低下、傷口難癒合等問題,此時蛋白質攝取尤為重要。若改為全素飲食卻未能充分補充豆類、堅果等植物性蛋白質,恐導致營養不良、康復緩慢,甚至增加感染風險。

為了幫助癌症患者正確補充營養,洪泰雄建議:

●優先選擇天然、低脂、未加工的蛋白質來源,如雞胸肉、魚、豆腐、雞蛋等。

●餐盤應搭配大量蔬菜、全穀類與健康脂肪來源,如橄欖油與堅果。

●避免煙燻、醃漬及油炸類加工肉品。

他強調,抗癌關鍵不在於「餓死癌細胞」,而是讓自己的身體夠強壯,有能量、有營養地「打贏這場仗」。

☆健康新聞不漏接,按讚追蹤粉絲頁

☆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,請上自由健康網


免費訂閱《自由體育》電子報

熱門賽事、球星動態不漏接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
點我下載APP 
按我看活動辦法





Source link

Related posts

健康網》降血壓、解便秘芭樂 辨顏色挑出甜的 – 自由健康網

健康網》呂頌賢一度病危 醫揭細菌性肺炎得搶時間治療 – 自由健康網

血糖偏高不在意 拖出慢性腎臟病 – 自由健康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