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縣西濱路二段化學槽車車禍,封閉南下路段請用路人配合引導。(新竹縣消防局提供)
葉立斌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今(19)日上午6時左右,新竹縣竹北市西濱路二段發生化學槽車翻覆,化學槽車內的氫氟酸外洩,需封閉車道;槽體內估計有10噸的氫氟酸。實際上類似的事件,南韓京畿道也曾發生過;而氫氟酸又名「化骨水」,則是因為其腐蝕力極強。
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表示,氫氟酸(Hydrogen Fluoride, HF),又稱作氟化氫或者氟酸、化骨水,目前得知最早是來自18世紀英國某玻璃工人製造出來,為什麼會是玻璃工廠?因為這項物質有一功能是可以用於蝕刻玻璃;於20世紀起開始有規模地製造生產,用於製造烷化反應之觸媒、除污、除銹、蝕刻、酸洗等,近年來也被用於光電產業中。
而氫氟酸又稱化骨水,勞動部粉專說明:其所釋出的氟離子腐蝕力很強,會直接穿透組織,與鈣結合造成脫鈣並侵蝕肌肉與骨骼。容易被忽視的是,皮膚一開始接觸氫氟酸可能不會感到疼痛,但幾個小時後,疼痛才會顯現,組織早已呈現黑色壞死,劑量高時甚至可能致命。
勞動部表示,接觸氫氟酸應使用防護具,手部須佩戴氟化聚乙烯(PVDF)、天然橡膠等材質的防滲手套,眼部應使用護目鏡或全面式面罩,全身防護具可使用橡膠材質連身式防護衣、工作靴,呼吸道防護可佩戴含濾罐防毒面罩。如不慎被噴濺,應及時投予解毒劑(如葡萄糖酸鈣、六氟靈)後送醫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