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霸凌頻傳,心理師建議若自己感到受霸凌,可以進行的自救方法。(圖取自freepik)
葉立斌/核稿編輯
〔健康頻道/綜合報導〕近年「霸凌」一事受到高度重視,各類型的霸凌都需要被高度關注與譴責。近期北市有中學運動校隊驚傳霸凌;而勞動部的職場霸凌一案,對於各類型職場的影響更是深遠;關於如何防範的討論也相當廣泛。心理諮商師蘇琮祺說明,若管理者感到自己被「監視」,會較能夠自我約束。另外,若感覺自己遭受霸凌,蘇琮祺也提出自救建議。
若感覺被監視 較容易自我約束
蘇琮祺在臉書粉專「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」談到日前演說的內容,他對主管們說「請想像一下,如果你的部屬在口袋裡放著一支錄音筆,而你的頭頂上還有一台監視器對著你。相信我,你出現職場霸凌的機會就會大大降低。」
請繼續往下閱讀…
蘇琮祺表示,這是應用心理學原理來避免主管們「不小心」出現霸凌:當人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,會變得比較能自我覺察、自我約束,這叫做「自我意識理論」;也有研究指出,當人在被注意或觀察的情境下,行為會產生正向變化,這是「霍桑效應」。簡單來說就是:「人,只要感覺自己正在被看見,就比較不會亂來。」
蘇琮祺坦言「當主管真的不容易」。要帶人、得做事、必須達標、處理衝突,有時候一句話、一個眼神,就可能被誤會或放大解讀。這樣的壓力,久了其實也會讓人疲累不已。所以我跟主管們說:「多留意,不是為了限制你,而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。」
蘇琮祺表示,當我們願意在說話之前,多一點停頓、覺察自己的語氣或用詞,不只可以避免可能的誤解,也是在建立一種「讓人願意跟我們共事」的信任感。沒有人需要變得完美,但只要開始願意調整,就已經很不容易。當我們努力成為好主管的同時,也要記得關心自己跟部署,是否都正在這個職場上默默承受著不該有的委屈。
若自己疑受到霸凌 謹記3步驟
蘇琮祺表示,如果你不是主管,而是正在承受職場霸凌的員工,你又該怎麼辦呢?蘇琮祺提供3個可以幫助自己自保與脫離險境的做法:
一、跟身邊的人討論與確認:有些職場霸凌其實很隱性,特別是言語、冷漠排擠或精神上的壓迫,不一定有明顯的肢體或語言衝突,但卻讓你感到羞恥、自責、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。這時候,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:把這些感覺提出來跟可信任的人討論。如果在職場裡找不到信任的人,那就試著跟親密的朋友或家人分享。透過他人的視角,幫助自己釐清「這是一般的職場壓力?還是已經侵犯到我了?」
二、保留各式證據,為自己建立保護牆:很多人覺得「我又沒證據」、「就算講了也沒人信我」,這正是職場霸凌者能夠予取予求的原因。所以,收集證據,不是為了打仗,而是為了自保。你可以這樣做:
1.留下信件、訊息對話紀錄
2.嘗試錄音(在合法前提下)
3.找可以佐證的同事作為支持
4.保留紙本資料、訊息截圖或相關證明
這些都是在你需要說明事實時,可以保護自己的方式。
三、提出申訴,有策略地處理:如果你確認這樣的狀況已經對你造成傷害,請務必依照流程進行申訴。通常建議是:
1.先從內部申訴管道開始,例如人資、主管的主管或公司內部調查機制。
2.如果內部無效或沒有回應,再考慮外部資源,例如勞工局、性平會、法律諮詢等。
蘇琮祺表示,申訴是一種行動,更是一種信念;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。長期承受職場霸凌,可能導致自尊受損、焦慮、憂鬱,甚至創傷症狀。儘管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,但我們可以選擇保護自己與遠離委屈。還在忍耐委屈的你,我想給你一句話:有時候我們不說,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受傷了,而是我們還在懷疑「是不是我太敏感了?」,「會不會是我想太多?」,「這樣會不會被討厭?」。
但職場不是讓你被羞辱跟貶低的地方。如果你懷疑自己正在經歷些什麼,請記得:「先確認與求助」,尊重自己的感覺就是一種自我照顧。